政策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播报/政策集锦/ 正文

摆脱贫困,感受幸福

摆脱贫困,感受幸福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东平村,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贫困母亲,她们缺少收入来源,享受不到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社会福利。为了生计,为了孩子,贫困母亲们用柔弱的双肩,担负着极为艰辛的家庭重担。为帮助贫困母亲走出困境,远离病痛,实现家庭幸福,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中,木兰县通过不断创新运作机制,以“企业+计生贫困母亲”等运作新模式,让困境中母亲们一步步摆脱贫困,感受幸福。

初秋时节,走进位于东兴镇正南的东平村,一幢崭新的大砖房分外显眼。这是彭家洋村“养猪大户”冯玉环的新居。“多亏了幸福工程的扶持,才让我脱贫致富,有了今天的好生活!”看着满圈膘肥的猪仔,49岁的普通母亲冯玉环一脸微笑。2019年5月,她和村里计生“三户”联办的“幸福工程种猪场”落成。养猪场通风良好,卫生清洁。

多年前,冯玉环家境窘迫,几亩农田是家里唯一的增收“命脉”,女的围着灶台转,男的围着土地转,夫妻俩辛勤劳作,拉扯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她的丈夫经常感叹,“烟也无钱抽,酒也无钱喝,肉更无钱买”。就在冯玉环最无助的时候,2008年5月,她被列入计划生育协会“幸福工程”首批扶助对象,得到了数千元的帮扶款。冯玉环用这笔钱购买了3头母猪。刚开始,她用老办法养猪,终因技术不过关,没能顺利产下猪仔,冯玉环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幸福工程”项目办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带来兽医站医生上门解难,并安排一名乡协会干部与她结对帮扶。这件事让冯玉环意识到没有知识就养不好猪!于是,她求教专家、参加培训、购买书籍,这位只在初中读过几年书的母亲开始努力钻研养猪技术。随着学习的深入,冯玉环掌握了加工调配混合饲料,领会了选用杂交良种猪仔,学会了生猪防疫消毒技术,她逐渐成了村里的技术能人。

先富带后富,冯玉环没有忘记身边其他贫困母亲。每年她都会把猪仔赊给村里的贫困母亲,多的一户十头,少的一户也有三五头,有时还拿出资金借给她们,无偿传授养猪技术。在她的带动下,多位贫困母亲脱了贫致了富。冯玉环富了小家帮大家的感人故事,得到了县“幸福工程”办公室的肯定。

2019年年初,冯玉环用家里的积蓄带动几位贫困母亲合股办起了“幸福工程种猪场”。冯玉环说:“我富了,但不能忘记‘幸福工程’的宗旨,要带领更多的贫困母亲共同致富!”如今,现代化的养猪场里有母猪10多头,存栏猪仔80多头,生猪40多头。冯玉环还办起了小型饲料加工厂,既为养猪场提供饲料,也为村里人服务。

在东平村,还有许多像冯玉环这样在“幸福工程”的救助下脱贫致富的母亲。她们曾经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贫困母亲”,现在她们又拥有了同一个称呼——“幸福母亲”。称呼变化的背后,是充满艰辛的人生,是改变命运的奋斗,更有着“幸福工程”给予的温暖和帮助。

木兰县“幸福工程”始于2007年,救助对象从最早的“二女户”贫困母亲,拓展到如今的计生贫困母亲。可这项工程刚开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受助对象思想观念等原因,早期发放的扶持资金差点打了水漂。为确保项目资金发得出去、收得回来,增强帮扶成效,木兰县谨慎地选择风险小、易操作、见效快的项目,并与当地产业结构相适应,同时还要适合被救助户的具体情况。在严格筛选确定救助对象后,木兰县帮助她们选择项目,落实一名镇、村干部挂户联系一位贫困母亲的帮扶制度,不断创新运作模式。

帮助贫困母亲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关键要选准项目,这是“幸福工程”多年开展工作的经验总结。根据一些贫困母亲自己选定的易实施、资金需求量不大的项目,东平村还推出了一家一户的家庭经济运作模式,为贫困母亲留出了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东平村贫困母亲夏丽娟在“幸福工程”数千元救助资金的帮扶下养鸡1500只,经过一年的努力,年纯收入增加到相当可观的数目。

除此之外,针对一些贫困母亲选定项目可行、但致富能力有限的情况,东平村又推出了“致富能人+贫困母亲”模式,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的典型示范与带动作用。这些致富能人中有许多原先的贫困母亲,东兴镇东平村的李田华就是其中一位,她在“幸福工程”的资助下,一年发展养鸡四批次,年收入大幅度增长。现在,李华田敞开大门传授技术,带动一批贫困母亲成为养鸡专业户,既做股东,又当员工。

“甜了企业,富了母亲,还降低了‘幸福工程’帮扶资金运作的风险,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东兴镇计生协会长陈宝林说道。他认为,这种新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是目前帮扶贫困母亲致富最有效的模式,并有望在更大范围内得以推广。“幸福工程”的实施,使贫困母亲在改变生活窘况的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的婚育观念、致富观念,社会地位明显提升。

李文学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lifechina1981 或查找公众号 人生网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