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正文

生育关怀 零距离牵手

生育关怀 零距离牵手
文/曹怀新 摄影/刘东
编者按:

  江苏省计生协,在“生育关怀、亲情牵手、零距离服务”行动中,把有形的物质帮扶和无形的心灵抚慰送到计生困难家庭,使他们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升起人生的风帆。为此,人生杂志社深入江苏采访。在南京、扬州、南通三地走进农户、走进社区、促膝访谈,采集到许多计生困难家庭的鲜活事例,感受到受助家庭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
  苏中是革命老区,老百姓朴实、厚道,素有听党话,跟党走的传统。这里是实行计划生育最早、效果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以海安县为例,独生子女家庭占93%,700多万人的南通地区累计少生了320万人,人口实现负增长。可以想见,这里的人民群众为计划生育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老百姓做出牺牲的一份“情义”,多年从事计生工作的南通市计生协会长顾绮,最懂得这份情义的分量。她告诉我们,在“生育关怀”的一次走访调查中看到,南通市港闸区秦灶镇一个叫何汉圣的农民,独生女儿因病死亡,与妻子徐永珍在悲痛之中度日,于次年先后去世。这一家庭的不幸,深深触动了计生协的工作人员。顾绮深感,计划生育家庭的救助工作,已经到了不能不做的时候。于是,一个“生育关怀、亲情牵手、零距离服务”的行动在南通全面展开。
  人生杂志社的采访,首先锁定在南通市的海安县。
  暖冬的苏中平原,依然是秋天的色彩:河岸路边,黄绿相间的柳条;田间地头,霜红的灌木;别墅般的农舍星罗棋布,河塘曲水如网如织。对于我们这些北方人来说,真如一幅精致的雕漆工笔。在如诗如画的景致之中,也散落着一些平房民居。采访走进的第一个农户,就是这样一处人家,夫妻都是残疾人,主人储保生架着双拐迎出门来。
 

  20世纪80年代初,他们生有一女,孩子15岁时因尿毒症去世。弥留之际,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我想活着……活着跟你和妈妈在一起……”这样的话语,出自一个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孩子之口,做父母的其痛其哀可想而知。我想,生死离别的场景定然会铭刻在做父母的心里。
  江海平原的农家院落,黑瓦白墙,看上去十分清爽,伸手与储保生相握时,他犹豫了一下,轻轻地握住了我的手,似乎怕惊吓了我,可我还是感觉到那辛苦劳作的手粗糙得像锉一样。在他家屋里坐下,旁边有许多他正在编织的篮子。
  我问:“你的篮子好卖吗?”他回答说:“好卖,已经没有现货了,再要就要排队哦。”我问:“这篮子能做什么用?他说:用处很多……”
  储保生话不多,灰白的头发记录着许多的沧桑。我东拉西扯地问这问那,尽量避免提及他的女儿,以免触痛他内心的伤痕,那个话题无疑会把已经封上的伤口重新揭开。其实我很知道,即使不问,那痛苦也是绕不开的。
  生与死是人类的“劫”。
  女儿是带着遗憾走的,她叫储贺平,大约是落生时庆贺平安意思吧。15岁的年龄初谙人间冷暖,已有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未来的设想,何况生于贫寒的农家女孩。因为不敢触及主人心中的隐痛,我打消了向储保生了解储贺平一些生活细节的打算。15岁的高中生,面临高考或者参加工作,前程,对于这个年龄的女孩来说,充满着迷茫和幻想。南通是一块走出过电影明星赵丹的土地,赵丹给中国电影带来的影响,对这一地区的群体文化意识的形成与走向,不会没有作用。作为青春女孩的储贺平,也许和许多女孩一样,有着对演艺界的狂热与冲动,假如父亲有能力为她买一部手机,她也会像千千万万个女孩一样,把流行歌曲储存在手机里。学校组织春游的时候,在南通风景独秀的狼山,她会在那里与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墓不期而遇,她会朗声背诵她学过的课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青春多美好啊。储贺平鲜活的生命在这个家庭里是有色彩的,储保生一家的生活,因为有了女儿而蓬荜生辉,生气勃勃。储保生的全部人生乐趣都在女儿身上,孩子的离去让他悲痛欲绝,储保生心里的天空灰暗下来,夫妻二人茶饭不思,生活无趣,经常望着女儿的照片泪水涟涟……
  储保生为女儿治病,债台高筑……村计生协的储美玲来到储保生的家里,在“生育关怀,亲情牵手、零距离服务”行动中,帮助他申办了养老保险,资助他们翻建了老屋,新建了厨房,装上了自来水,安装有线电视,送来了彩电,购买了家具。教他手工编织篮子、簸箕,以至实现后来的脱贫……如果不是村镇县市四级计生协,储保生的结果难以想象。如今,小富之后的储保生,先后资助了一名孤儿和一名大学生,储保生夫妇已退出被帮扶的队伍,成为一名亲情牵手的志愿者。
  生命对于人来说是一个过程,即使这个过程充满坎坷,人也会满怀信心地走完全程,因为,前方有希望在召唤。
  希望是生命的灯塔,灯塔一旦倒塌,灾难也就到来了。我们在去往第二个农户家的路上,见到一个路边店。门楣上写着“牵手商店”,店铺右面写着“生育传承希望”,左面写着“关怀相伴和谐”。店主叫曹俊生,今年26岁。18岁那年患了脊髓性脊柱炎,导致股骨头坏死,无法站立。而要置换一对股骨头,最少要花十万元。这对他家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天文数字。曹俊生跨了,青春对他来说已经结束,生命忽然没有了意义。他整天沉浸在无望的悲哀之中,连饭也不想吃,人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生命之船在灾难之中即将沉没。计生协伸出救助之手,尽他们所能,为他调换了宅基地,帮助他建起了这间路边店,送来5000元的本钱。希望之光,重新出现在生命之路的前方,曹俊生拄着双拐站了起来。他满怀信心地经营起这个商店,他买来摩托车,改装后自己上货,希望通过自己劳动挣到的钱,改变自身的命运。我们离开的时候,他笑得很灿烂:“争取在你们再来的时候,看到我丢掉双拐”。
  曹俊生回来了,回到了正常的生命轨道,回归了我们的和谐社会。在家遭不幸的时候,人所需要的精神抚慰甚至比物质帮扶更为重要。曹俊生如此,曲塘镇中侨村28组的吉让俊、张光平夫妇也是如此。
  新雨后的村庄更为清丽,碎石小路引导我们前行,在一座房屋的后面,墙上醒目地大书着一条标语:“亲情牵手暖人心,真帮实扶顺民意”。绕过山墙,这就是吉让俊的家。
  吉让俊是一位年过50的农民,24岁的独生子跑运输时,因车祸死亡。一家人的日子,本来像是开上跑道的飞机,即将起飞。从天而降的惨祸,打碎了希望的梦想,白发人送黑发人使他们痛不欲生。不知多少个早晨,做母亲的醒来,习惯性地喊儿子起床。也不知多少个夜晚,做父亲的枕头被泪水打湿。巨大的悲痛和强烈的孤独感让这一对夫妇无法振作起来。哀莫大于心死,儿子去世后的几年之中,他们萎靡不振,不肯面对现实,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日子每况愈下。
  镇村计生协始终在关注这个家庭,决不能让何汉圣、徐永珍夫妇因孩子死亡,夫妻随之去世的悲剧重演。“生育关怀,亲情牵手,零距离服务”行动开展起来之后,南通联荣集团的董事长、镇人大主席和村委会主任与吉让俊家结成志愿者帮扶对子。他们像亲兄弟一样,不断上门问长问短,用一颗颗火热的心温暖着这个不幸的家庭。吉让俊和张光平死了的心渐渐地被激活了。储保生家得到的救助,我在这里再次见到。我问吉让俊: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他说很好。我问他收入好不好? 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吉家从悲哀与萎靡之走了出来,他们不再感到孤独,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吉让俊不知该怎样表达他对政府、对计生协志愿者的感激之情,在面对碎石小路的自家屋墙上写下了那条标语:“亲情牵手暖人心,真帮实扶顺民意”。
  在南通,我们走访的每一个村庄都有了计生协建立的志愿者和帮扶对象的档案和帮扶纪录。发自内心对党和政府、对计生协的感恩之情的家庭比比皆是。东社镇的瞿海荣家,丧子后无心、无钱翻盖危房,也是计生协的志愿者联系发动各方力量,争取资金,帮他走出困境,盖上了新房。他家特地请人在新房写了一副对联:亲情牵手济贫困;感谢政府送温暖。横批是:共产党好。
  通州市石港镇一个叫吴少甫的农民,妻子手术并发症,儿子智力缺陷,本人患有严重疾病,家中一贫如洗。在计生协志愿者的帮助和协调下,市县计生部门为他出资12000多元翻建了三间宽敞的新房。这对吴少甫来说不异于甘霖雨露,如梦一般。人心最怕冷漠,人心也最怕温暖。苦难之中早已对生活失去了感觉的吴少甫,其感恩之心可以想见。一不是党员二不是干部的吴少甫,激动地在家里挂上了党旗、国旗和毛主席像。
  当记者重温采回的访谈记录时,常常再次被许多不幸的家庭和感人的事迹所打动,竟也难免眼睛潮湿,心境难平。
    南通归来,我们又走访了扬州、南京的几个社区,“生育关怀,亲情牵手,零距离服务”在江苏处处开花,志愿者遍布江苏省的乡村和城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在发挥着看得见、摸得着的重要作用。让人感到,他们无形之中做起了一篇大文章,这文章的主题就是:唤起人本性中的善良和爱心,回归纯朴,济贫救困,构建和谐。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lifechina1981 或查找公众号 人生网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