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园地/ 正文

感悟“孝”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最常听到的字眼儿是“孝”“孝顺”,平时,村子里议论最多的是谁家的子女最“孝顺”,就连村里最常调解的问题也事关“孝”,但那时对“孝”的真正含义并不理解。

长大了,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小时候眼中父母的样子,“孝敬”如今已经年长的爸爸妈妈,一心一意地认为,金钱和礼物才是最好地表达,自立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为人父母了,似乎更悟到了些“孝”的深沉。最喜欢做的事是陪伴,和年迈的父母一起种菜、栽花,分享生活中美的感受……我深深地感到:他们的存在,让我觉得不孤单;他们的存在,成了我生活的动力;常对他们嘘寒问暖,使我感到自己变得有了担当!

对“孝”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行走人生,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感悟“孝”,并有了不同的收获。“孝”,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存在的特殊情感,让我们感受血脉相连的温暖,令我们倍感亲切、深受鼓舞……

“孝”是亲情的自然流露。它经过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凝练升华,传承至今,顺应了人的情感需要,书写出人间最纯净的美好,实现了彼此之间的幸福。孟子曾说,“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当我们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不由得感叹这位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早已经品尝到了这种人间真情的甘甜。

“孝”中蕴含着全人类的朴素情感。司汤达说,老人受尊重,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作家马尔克思在《百年孤独》中说,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这种朴素的情感总能触及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它永远不会在人类身上泯灭,只待人类自身去体会、感受。

“孝”有着强大生命力。“孝悌忠信”“孝老爱亲”,自古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现代的专家、学者结合现代社会对“孝”作出了诸多解读,如从全球文化视野角度、从成功学角度、从历史传承创新角度、从健康角度等;同时,还有很多有关“孝”的优美文章,如季羡林的《谈孝》等,都成为我们在当代探寻、理解、追求“孝”的沃土。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中华民族将“孝”视为立身之本,用诚心与智慧践行着孝文化。行孝需用心。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意即“孝”关键在于心而不是看如何表面做,否则的话,如果非要让父母吃好穿好,才算孝子,那贫寒人家岂不没有孝子了。心中有“孝”,一个电话、一句关心就是孝心的流露,心中有“孝”,父母的拥抱便是世间最深沉的力量。行孝需要智慧。有智慧地践行“孝”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重要表现,看似简单,实则是人生最难的修行。智慧地行孝,需要我们用信任与理解,帮助父母找到成就感与满足感;需要我们用沟通与交流,携手父母朝同一方向奔跑,将父母的期许、家族传承的好家风,运用到终生的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看到,在抗疫的路上,“孝”化作了满满的捍卫人民生命安全的正能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疫情无情,人间有情。面对最脆弱的老年人群,全社会都在用行动认真呵护着身边的老年人。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人生路上,让我们在忙碌中停下脚步,深情感悟“孝”,感悟触摸生命的真意,积聚人生起航的力量,享受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瞬间!

 中国老龄协会 周海霞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lifechina1981 或查找公众号 人生网 即可。